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12) (第4/6页)
极是放在心上。在官面上争不过新学,就想从民间入手。前面的三字经已经坐实了他的打算。现在又在转着这个主意。 “真要让他们读了书,恐怕都想着考进士了。哪个愿意做工匠?” “京城人口百万,能识字的男丁至少三成,有几个能考进士的?有几个能袖手读书的?” 韩冈当初能读书,可是靠了父兄在家务农挣钱。若不能脱产,哪里抽得出空来看书?所谓的耕读世家,无一例外都是地主。没有一边每天下地,一边还能考中进士的道理。就是号称寒素的范仲淹,当年读书时都是‘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 普通的民家吃饭能保证一天一升的份量,日子就能算得上很不错了,何曾有过两升粟米吃?每天吃饭,粥都能稠得可以凝成块,一般的自耕农都做不到。在韩冈的记忆里,他求学的时候,也就勉强是一天一升米。当时家里能支持韩冈游学,并不是觉得他能考中进士,而是读了书,可以选择的路就多了,最差也能回乡来做个教书先生。 平民读书,都是做着两手打算,从来都不敢将命运都赌在渺茫不可测度的进士上。世家子弟出身的章惇不了解,保有旧日记忆的韩冈如何能不了解。 章惇摇摇头,不跟韩冈争了:“玉昆你的打算,愚兄无有不从。只要玉昆你能让令岳不干涉就行。” “……是吗?那也简单。” 韩冈对气学很有自信,除非是要考进士,否则新学受欢迎的程度,是远远不如气学的。在实用二字上,没有哪一家能与气学相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