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12) (第4/8页)
子监与武学,设立医学,培养医疗人才,最后再安排考试,将医师培养正规化。 这是韩冈的想法。 师徒传承的医术,一直是世间流行的主流。还有一种,就是转业或兼职的士人,范仲淹就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很多士人读了几本医书,又揣摩一阵医理,再多搜集几张方子,就敢给人治病了。 这样的培养方式,的确能出名医,但更多的还是庸医,决不可能与正规化的教育相提并论,上正轨后,每年就能有一批的达到合格标准的医疗人员,。 尤其是外科技术,依靠旧式的师徒传承,技术能保住不退步都难。想想吧,三四个人在一个小屋子中围着一具尸体,不说能研究出什么,周围的邻居有几个不会出首举报? 而在国家默许的情况下,半公开的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对照,这才是促进医学技术发展的最佳途径。 本来太医局中就有培养医生,这时候独立出来,设立医学,依靠之前的基础不会很难,如果年前能初步定下来的话,明年年中,就能开始着手医生了。 医生的含义自与后世不同,而是跟贡生、监生一样。真正 如今对医职人员的称呼,正式一点是医工、医官,民间也有郎中之类的俗称。韩冈也打算正规化,分成上下等级——这也是他现在所能做的,在制度上先弄出个有用的框架了。 废除医工的称呼,日后只有医生和医师。 想要成为医生,就得通过了考试或是得到推荐,然后才能在医学中读书。经过学习,再通过考试,就可以成为正式的医师。 但医师只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