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12) (第2/6页)
最典型的就是方才苏颂才黜落的一篇,说洛阳龙门石窟的文章。通篇在说龙门、伊水、石窟、佛像,游玩的起因、时间,人物都不缺,直到最后,才话题一转,说:魏文帝之所以选择在龙门开凿石窟,是因为其峭壁高峻,有山水之胜。 这都是哪跟哪儿。 但很多寄来的文章都有这个毛病。苏颂只能让幕僚一封封的写回信,将稿件退回去。 一般来说,只要论文的结构没问题,就算是结论明显错误,苏颂都会将之刊载。 之前就有说鱼鳔的,鱼有鱼鳔,所以吞气可浮,吐气可沉,若鱼鳔破了,鱼就会沉底。论文作者还做了实验,让下人拿针将一条条活鱼的鱼鳔戳破,然后丢进水缸,无一例外都没办法再浮起来。 苏颂修改了一下文字,也准备登载上去,尽管他认为结论不对——出身在福建泉州,没有鱼鳔的鱼,他见多了——但只要刊载出去,就有的是人出来辩驳。 就像前两天从不同地方寄来的两篇论文,就是驳斥再前两期的一篇有关日中黑影的文章。虽然文章中的用词很激烈,却没有朝堂上,把道理抛到一边,直接攻击对方的语句。 这样的感觉很好。 苏颂实在很感谢韩冈。没有韩冈的提议,就不会有《自然》期刊。没有《自然》,也就不会有每天寄到自家门上的稿件。 能天天都看到新鲜的论文,苏颂都宁可不出去做事了。整天待在家里也没问题。只要有这些文章可以看,苏颂愿意一辈子不出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