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04) (第6/6页)
口,入骨三分。何况说话的还不是贼? “韩冈远在天边,京城内外的议论还由得他来主张?” 要是辽国有动静,那就是折克行妄开边衅,韩冈管束不严。要是辽国没有动静,那就是韩冈与辽人达成协议。怎么都能把罪名加在他头上。 两府也只需要一个理由。 …………………… 从京城的流言蜚语中,开始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欢呼韩冈胜利的百姓数量有增无减,但士林中,持有另一个观点的则越来越多。 这是舆论的争夺。 但要掀起舆论上的声势,就必须要有特点,要能吸引得住人。 就像后世的新闻原则,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如果内容不能耸人听闻,那么标题就必须耸人听闻。 所以韩冈勾结辽国的传言一时间便甚嚣尘上。 只是在韩冈的又一封奏议抵达京城后,这些流言随即不知去向,消失得无影无踪。 韩冈的新奏章上没有更进一步的内容,只有帮忙解决士兵封赏的手段。给有功之臣分配土地,然后让他们离开军队回去屯垦。 这一篇文章,几乎让人完全忘了韩冈身上还有罪名没有洗干净。 无论如何,京畿一带的军队和军属加起来少说也有三四十万,韩冈的提议事关他们的未来。这远比他跟谁谁谁勾结,要重要百倍。 当朝廷正在讨论韩冈的建议的时候,又一封奏章送抵京城——不能叫奏章了,而是一封国书 ——辽军犯界,高丽求援。cuslaa的宰执天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