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下) (第3/5页)
石指南的成因只是很小的一桩事,但韩冈从中体现出来的广博学识,又一次让沈括感到惊讶,甚至想不通,他哪里来的这番见识。格物致知四个字,可搪塞不了所有人。 韩冈说黄河之所以为黄,乃是西北高原水土流失之故,河北海退陆进,这是合乎他的经历,沈括也是有着同样的观点。但嵌在太行山壁中的无数贝壳,证明了沧海桑田的之说,自家是出使辽国时,才亲眼见证过。而韩冈并没有去过太行山,就已经一清二楚,并说此乃百万年、千万年、亿万年逐渐演变而来。哪里来的见识? 而且说着也好笑,唐尧也不过出自三千年前。邵雍修皇极经世书,一元才不过十二万九千年。韩冈张口就是百万千万亿万,邵康节到了他眼前都得避退三舍。 在沈括和韩冈三四天便有一次的信函中,如同太行山贝壳之类的事情说得很多,充分体验了韩冈本人学识上的的渊博。但相对的,自从入秋后,沈括在与韩冈的书信中,能明显的感觉到他对襄汉漕运没有之前说得频繁了。 韩冈不能算是突然间冷了下来,看起来只是像将最后的工作全都交托出去,交给了方兴和李诫来处置。 说起来就像是种地,犁过田、下了种,除草施肥都做了,剩下的自然就是等着开镰收割了。当然,这个比方联系起韩冈的出身就显得有点刻毒了,更恰当一点的比喻,是宰执治事的手段,只管定下目标、安排人手,具体事务让经手人自行掌控。 韩冈有这番气度,沈括多有感慨。不过他也热切的期盼着襄汉漕渠能有所成效。毕竟自家的长子在韩冈那里,李南公的儿子也在韩冈那里。韩冈一旦成功,两人都有好处。 而且沈括和李南公还要另外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