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8章 收获的时候 (第5/6页)
四轮马车中国古已有之,两汉的时候就出现了,甚至更早的春秋战国就有了。 还记得那幅《清明上河图》吗,唐毅就在上面发现好多四轮马车。 只不过这些四轮马车,和唐毅设想中的并不一样。 唐毅让人从京城弄到了一辆大明版的四轮马车,亲自驾驶,走了一圈下来,就明白差别在哪了,没有转向装置,要想转弯,就要绕非常大的一个圈,绕的人都头晕了。而且缺少减震弹簧,遇到了一点不平整,屁股就遭殃了。 唐毅找来了工匠,交流之后,他们纷纷拍着胸脯保证,都说能做出转向架。 果然,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有人拿出了成品,前车桥与双辕杆制作在一起,通过旋转的枢轴与底盘连结起来,能够灵活转动,而且前轮要比后轮小一圈,十分精巧。 唐毅又坐上了马车,走了一圈,的确方便多了,可怎么还是有些不舒服,他百思不解,恰巧平安跑来喊老爹吃饭,脱口而出,“拉车的马好小啊!” 一语点醒梦中人,唐毅仔细看了看,突然恍然大悟,他把平安抱在了怀里,狠狠亲了好几口! 小家伙帮他解开了一个难题,中国的四轮马车落后,问题不在马车,而在马! 由于缺少力量足够的挽马,四轮马车即便是做了出来,也没有能拉得动的马。如今大明的街头,四轮马车都是在特定的道路上运行,要求路面宽敞,平坦,没有上坡下坡。体型单薄的马儿才能拉得动。 因此,四轮马车只能在城里使用,出了城也就玩不转了。 使用的范围那么点,谁还在四轮马车上下功夫啊!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西方的国家很小,运输距离短,而且地形平坦,又有高大强壮的挽马,发展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