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20章 羞愧的高胡子 (第4/6页)
是说,李芳可以等到粮价稳定的时候,在卖出粮食,避免急于出售,谷贱伤农。 如此计算下来,农民几乎没什么损失,银行能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至于朝廷,征收到了银两,十分方便。 再换一种情况,李芳是偏远的地方,没有银行,只有地主可以借“印子钱”,“驴打滚儿”,利息高得吓人,如果朝廷继续征收银两,他被逼着借了八十两,几个月之后,利滚利,就算是卖儿卖女,也还不上借款,要么被逼死,要么就变成流民……弄得李芳不停擦冷汗。 隆庆也是心惊rou跳,果然,要是按照张居正的主张,像李芳这般的可怜农民,绝对不会少。 到时候官逼民反,上了梁山,绝非朝廷之福啊! 想到这里,隆庆对张居正的评价也不由得低了三分。 那按照唐毅的办法来呢? 李芳有两个选择,可以纳粮,也可以纳银,他先交纳二十两银子,剩下八十两用粮食抵充,这时候朝廷需要根据各省的情况,每一省选择五个不同县,计算出平均粮价,作为指导价格。 如此一来,冯保这个胥吏就没有动手脚的空间。 假定李芳手里的粮食价值三百两,他拿出一百六十两的粮食,交给朝廷,朝廷付给他八十两,剩下的八十两就作为赋税。 如此一来,李芳避免了被地主商人盘剥,而朝廷低价拿到了粮食。 掌握了粮食之后,吴天成提到的第二个漏洞就迎刃而解,军需供应没有问题,如果出现了粮价暴涨的情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