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3/7页)
咱们老祖宗曾经在科学上也有过辉煌的时候,技术上有四大发明,每一样都对现代西方影响深远;数学上别的不多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也领先过西方一千年;物理上甚至战国时期墨家就懂了浮力原理和杠杆原理。只可惜我们没有好好延续下来,所以并非我们中国人不擅长科学之道,而是从明代开始,我们的八股取士严重地制约了思想发展,禁锢了大家的多角度发展。 “正因如此,我才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存在,我相信像我一样精通科学的国人会层出不穷,大家也无需担心学不好西学,并没有什么难的!只是咱们的起点确实晚,也低了,不过这同样没什么,咱们以前曾领先过,所以只要我们勤奋治学,总归能再次领先回去。” …… 李谕讲了十几分钟后就打住了,然后说:“只是我讲没意思,大家还是多问问,咱们沟通一下更好。” 鲁迅旁边的一位年轻留学生举手道:“本人钱均夫,曾经就读于杭州求是书院。我们对李谕先生均甚感尊敬,按照先生所说,您认为我们同西洋的差距有多大?” 好家伙,李谕差点忘了他。 钱均夫名气虽然不大,但是钱家实在是响当当的大世家。 钱均夫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钱家此后出名的还有诸如核物理领域功勋钱三强、大作家钱钟书、国学大师钱穆、钱玄同等等。 当然钱家和徐志摩、金庸、蒋百里等等都有亲戚关系。 钱均夫和鲁迅是铁杆,再加上厉绥之,三人是一起来的日本,一起进入弘文学院,并且同班同寝,关系好得不得了。 如果是在后世,那就是大学舍友,睡在下铺的兄弟,绝对的死党级别。 钱均夫所上的杭州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