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齐人家_分卷阅读33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35 (第4/4页)

出了家中近七成的粮食,而江南有名的药中堂带头,也给出了不少药材出来,还每日熬一万碗避邪汤发放,由这几家带了头,情况最恶劣的江南却也是好得最好的,民众也是非常快地稳定了下来,等着官府再进一步的安排。

    而江南甚至跟朝廷禀报,说让朝廷派钦差大人监督送往京城的粮草上京。

    燕帝任政一生,从来没觉得有臣子可以让他这么痛快过,国家危难之时,江南几方官民的壮举当真是让他大快不已,当下就朝南方传了圣旨,凡捐粮千担以上的商人家皆可免了以后百年的赋税,其后世子弟世代皆可入州府的学堂入学,而捐半数家产的,皇帝亲自写了圣旨,封了皇商之名,甚至连药中堂也是让宫中的人刻了匾额,让钦差带过去。

    此后,各地纷纷效之。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忻朝的艰难困境也渐有了曙光,因灾难和疾病流离失所的百姓们终也有了庇护他们的地方。

    国师在宫中因此多喝了碗酒,醉倒在了宫中枯老的千年大树下。

    **

    齐君昀是九月初回的京城。

    他先进了宫,跟皇帝报福河州的灾情。

    福河州半数被淹,境况很惨,但齐君昀让半数福河人迁进了福河州的隔州礼安。

    在政见上,他跟皇帝甚至能保持一致,这也是他多年来在皇帝手下还能活这么久的原因,也是他愿意跟皇帝周旋这么久的原因,但这么些年这些事下来,再好的君臣之谊也是荡然无踪,消失得没有了,所以齐君昀在把福河的人让他的下官迁进礼安,让江南那边送过粮之后,他就回了京,而其中的艰难他也没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