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鹿鼎记,我是吴应熊_七十四、大功告成,回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十四、大功告成,回京! (第3/7页)

、昆山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金华之屠过去不过区区二十余年,我若是一心给清廷效力,怎么对的起江浙的父老乡亲啊!”

    李西华说道:“我曾在杭州听闻有一十二岁孩童曾作诗‘有能匡社稷,无计退饥寒’,戴兄可曾听过!”

    戴梓脸上露出自得的笑容,说道:“让李兄见笑了,这诗正是在下幼时的拙作,哎!满腔热血无处发挥,还不得不为一日三餐发愁啊!来喝酒、喝酒!”

    李西华听着眼珠子一转,低声说道:“戴兄就算不想为清廷效力,还有别人啊!”

    戴梓说道:“别人?戴兄说的是台湾延平王?自国姓爷死去之后,新的延平王只知龟缩弹丸之地,依我看来早晚会被鞑子收拾了,并非明主!”

    李西华听着一喜,戴梓明显看不起郑氏的人,又对给清廷效力心有踌躇。说不得有机会劝服他向平西王府效力,想到此李西华就准备开口邀约。

    哪知道,戴梓这时又说道:“说起我江浙当年的惨事,都是吴三桂那厮造成的,若不是当年他放清兵入关,也许就没还这么多事情了!”

    李西华听着有些坐蜡了,想了想说道:“想不到以戴兄的才华也会认为清军的入关是吴三桂一人所造成?”

    戴梓听着‘呵呵’一声,说道:“清军当时的确可疑从其他地方入关!投降鞑子的明官数不胜数,其中官职比吴三桂高的更是很多。可谁叫他吴三桂要身处山海关总兵的位置,又偏偏要在那个节点投降,天时地利之下,他就是最大的引火点,天下人不怪他怪谁?”

    李西华一声苦笑,心里不得不承认戴梓说的没错,吴三桂的确是最好的背锅对象,谁让鞑子是从山海关入关的呢,要是鞑子换成从蒙古草原或者居庸关和青山关入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