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55章 最具民间智慧 (第4/4页)
入简单算也得大几十万起。 所以很多人也都是不会投入这么多的,万一做砸了,那就是血本无归的。 二伯和十三爷挑选的三件样品,几乎一模一样,相互之间差异很小。 也跟我带回来的那件真钧瓷底子的釉彩完美协调。 而从烧制配方和工艺差异上看,这三件样品之间也是极其微小的。 这就说明,我们从中找到并确定了这件钧瓷的最后配方和工艺了。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打样了。 打样是最关键的。 三件中,我选了一件差异居中的,这样烧制起来万一有点偏差,上下一点都不会出意外。 定完样,二伯就准备开始拿着我给他的真钧瓷底子,把这真底给做进新瓷里去。 老底接新瓷,这不是什么复杂的新工艺。 自古早就有之,这里就不多说了。 为了追求环境的尽量一致,这一次虽然只要这一件有真底的瓷器。 但是送进窑里的却一样是满满一窑,而且无论是数量,还是位置。 甚至烧窑时的天气,温度,都要追求尽量一致。 甚至,所有送进窑里其他根本就不需要的陪烧的瓷器在配方上,都和那件确定的样品当初送进去烧的那一窑的状况一模一样,进行最大的还原。 如此,才能保证烧出来的瓷器跟定样的样品是一致的。 这,就是梅溪做旧人的标准。 看上去似乎方法很土很蠢很笨,但是很多时候,却是最简单最有效,最具有民间智慧的。 而这,也是梅溪传了数百年的传统技艺之一!三尺妖带的做旧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