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_第三百四十五章:宜将剩勇追穷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五章:宜将剩勇追穷寇 (第7/10页)

他所做的,乃是开了先河,推行新政。可臣以为……这与府中上下官吏,也不无关系。太平府能有今日,乃是军民同心戮力的结果,岂可居功于一人?”

    .....

    窒息。

    众人都不解地看向杨荣。

    表面上看,好像大臣们纷纷夸奖张安世,实际上,却是借张安世的功不可没,来掩饰太平府例外论而已。

    他没有杨荣与之彻底决裂的决心。

    正因为太平府有张安世,所以这一套才玩得转,其他地方没有张安世,自然而然还是不要推行新政为好。

    而杨荣则直接对其进行了驳斥,张安世是提出了想法,而且是新政的主张者和推行者,可是下头的官吏,从他的观察而言,显然都是用心的。至少在一整套的考核制度,还有激励制度之下,太平府的情况才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若只归功于一人,这不公允,也无法解释。

    朱棣显然早就知道大臣们的弦外之音,也听出了杨荣的弦外之音。

    他斟酌着道:“朕所虑的,乃是天下太平府太少了。”

    “陛下。”金幼孜想了想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太平府的举措,确实让人刮目相看,臣以为……应该再观察一二,如此才可确保万无一失。”

    朱棣便冷冷一笑,道:“是吗?这样的话,那么淮安、凤阳诸府,如何处置?”

    他直接反问。

    既然……太平府可以抗旱,而且还可以在大旱之下,进行增产,并且确保没有出现盗贼和流民。

    那么其他各府的哀嚎,反而就是给朝廷提供了罪证了。

    却不得不陪着杨荣,成为许多人泄愤的靶子。

    从前至多说是天灾,哪怕说重一点,也可以称之为无能。

    可现在有了太平府,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