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_第二百七十二章:一桩天大的功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二章:一桩天大的功劳 (第2/12页)

这边,教下头这些奴婢们憋着,不是一个事。

    可哪里想到,这一脚,直接踹到了铁板上。

    损失惨重,丢人现眼。

    朱棣一次次低头看奏报,从各地送来的急奏,让他不禁有些担心。

    “明教死灰复燃了吗?”他看向杨荣等人。

    杨荣等人沉默不语。

    他们没有办法回答。

    这其实也是大明体制中的一个巨大的弊端。

    在宋朝之前,有一句话叫做宰相必起于州部、勐将必发于卒伍。

    也就是说,无论是宰相还是大将,都必须得有足够的基层经验。

    所以宋朝之前,对于宰相的选择,都会有必要的一些阶段。

    譬如,先从县令做起,而后有州牧或者州刺史的经验,再之后,进入朝廷各部主持大局,等最终成长起来,才有机会成为宰相的备选。

    这样的人,往往有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他们对于基层有着丰富的经验,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也能够迅速做出判断。

    可到了明朝,因为废黜了宰相制度,取而代之的乃是内阁制,尤其是到了永乐皇帝之后,内阁制开始逐渐成型。….而这些慢慢成长起来的宰辅们,采用的却是另一种培养机制。

    也即是所有成为内阁阁臣者,几乎都起步于翰林院。在翰林院负责编修以及处理文书的工作,而后再一步步的成长为各部的侍郎、尚书,甚至连这一步,其实都可以省略,而是直接以翰林的身份入阁。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前车之鉴,因为借鉴了前人的教训之后,皇帝们立即察觉到,那些起于州部的宰相,因为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所以往往处理事务,雷厉风行,有着极大的主见。

    不只如此,在一步步从州县走到朝廷的过程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