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三章:贤王出击 (第7/10页)
乎让人觉得,这是朝廷要在南直隶设立两个藩国。 不,某种程度而言,藩国还需按朝廷的律令行事,而宁国府和太平府,却显然在律令层面,也可自行其是了。 就这,居然还是满朝文武一面倒支持的结果。 朱棣显然更像是一个被大臣们所胁迫的角色,他先是留中,而后迫不得已地廷议,最后却是选择了妥协。 这一下子,莫说是胡广看不懂,连杨荣也看不懂了。 胡广倒是挺兴奋的,对杨荣道:“杨公,我看……蹇公是要准备大刀阔斧,要有大作为了。” 杨荣·“.” 看着杨荣抿唇不语,胡广奇怪道:“杨公为何不言?” 杨荣道:“蹇公历来认为祖宗成法,只要实施得宜即可,怎的突然有此动作?这一下,老夫有些看不懂了。” 胡广显得很高兴,捋须道:“君子行事,要先有大义的名分嘛。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也。” 杨荣·“.” 宁国府府衙。 蹇义至此,已有数月。 这数月之间,他倒是十分关心宁国府的情况,开始清理当地的诉讼,从前在此积压的数百件积案,几乎都被他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清理掉。 一下子,人人都称蹇义为青天,士民百姓,深受鼓舞。 不少的士绅,纷纷建言献策,也愿慷慨解囊,愿意资助官府修缮学舍。 不得不说,蹇义这个吏部尚书,面子还是很大的。 据说不少读书人都蜂拥而至,还有许多举人,都希望能够成为蹇义的入幕之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