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七章:加官晋爵 (第2/12页)
至于民政还有其他的问题…… 显然,对于蒙古贵族们而言,这根本就不是问题,毕竟这些贵族在进入中原之后,在将中原直接变成牧场的问题上,还争议了很久呢。 而与之配套的制度,除了严格的职业户籍体系之外,伴随而来的,还有不同职业户籍,往往都挂靠在了各地的官府上头。 比如山东的匠户,往往是山东布政使司调动,哪里需要修河堤了,需要多少匠人,便可征来。 这和军户的体系相差不大,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那便是……各户的人丁,不得轻易流动。 而一旦流动,就意味着你成为了流民,而官府对于流民,是有权力抓捕的。 当然,在民初的时候,百废待兴,天下刚刚初定,大量的征调各种户籍的人口,兴建水利措施,修桥铺路,同时开垦荒地。 这种职业户籍制度,确实起到了不少正面的作用,朝廷等于是没有花费太大的代价,就将一个水利的雏形兴建了起来,同时还屡屡对当时的北元动兵,且成本极为低廉。….若是没有这个制度,明朝能否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尚且还是两说。 尤其是贯穿了整个元末明初的流民问题,若是不进行限制,只怕满天下的山林里都是盗匪了。 问题就在于,到了现在,这种制度的弊端便开始显现了。 比如栖霞缺乏人力,可其他许多地方,想要做匠人的却不是匠户。想来栖霞的人,可其户籍却在其他地方。如此一来,反而使百姓们除了安守本分之外,没有其他的出路。 朱棣听罢,皱眉道:“你不妨说明白一些。” 张安世道:“臣只说说,陛下若是觉得不好,可以当玩笑听一听。” 朱棣颔首:“说罢。” 张安世这才放心地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