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藏局 第1053节 (第5/6页)
寻龙找脉的活儿,反而专门收集各地的族谱、歌谣、民间故事,拿来之后,关起门来与历史对应研究,往往能精准地发现古墓的存在,一铲一个准,契合率之高,令人匪夷所思。 不过,这个派别不是一般人能干的,里面的人基本都是学历很高的知识分子。 我问:“铁疙瘩现在在哪儿呢?” 小哩闻言,拿起了旁边的锥锹,指着锥锹的铁器头与木把柄交接的地方:“诺!就在这里。” 有农村生活经验的都知道,农具铁锹、锄头、长锥,用了一段时间之后,铁具与木把柄常常会脱落,这个时候常用一块尖头铁疙瘩卡在里面,锤紧,工具就不会分离。 小哩说的铁疙瘩就起了这么一个作用。 我和夏禧瞄了几眼,对视了一下,从互相的眼神中看出了诧异。 因为这是一块“殳头”。 殳是一种兵器,古时候又叫做“杵”,发明于商,常见于汉,通常以竹木为长柄,以有棱无刃的青铜或者铁制钝头为首,属于一种钝兵器。 有人可能不理解,既然是兵器,它为什么不锋利呢? 因为殳最先发明之时,不是给士兵用的,而是给将领用的。 将领站在战车之上,口中爆喝一声,战鼓擂起,将手中的殳往前一指,士兵开始冲锋陷阵,它属于一种指挥棒。 战役、奴役、退役…… 这些“役”字,就是指人拿着殳在指挥着别人干仗或者做事。 从殳头表面残存的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云纹来看,属于汉代东西无疑。 因为商以前的纹路喜欢中心对称,而汉纹却追求大气简洁多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