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1章 那惹祸的一张臭嘴 (第2/7页)
花八门,平素有甚不太注意的地方,落入他人之手的小把柄,此刻全都揭了出来,更有许多捕风捉影的事儿。反正言官可以风闻奏事,纸墨笔砚也都是拿公家的,全都不要钱的往上送,朱棣只要一打开奏章,十本有八本是言解缙事的,而且无一例外的全是说他的坏话。 朱棣立刻起了警觉,堂堂内阁辅,大明第一才子,平素那么多人称道的人物,就算这一遭科考取士他循私枉法受人请托,至于就成了众矢之的?居然一本本的奏章人人喊杀?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是个疑心重的主儿,满朝文武众口一词地大骂解缙,反而叫他对这桩科考案审理的公正姓产生了怀疑。 慈姥山下,杨家别院。 又是一年好时节,夏浔一家人来此度假,与上一次不同,家里添丁进口,而且马上还要继续添丁进口,一家人喜气洋洋。这幢别院,平素也只有从当地找的三户人家聘为家仆,照料整个庄院。这三户人家在侧厢跨院里住着,还养了些鸡鸭鹅类等家禽。好在夏浔这处别院本来就是山居风格,养了这家禽倒更有野趣。 三户人家也都有年纪不大的儿童,主人一家到了,小孩子们自然就玩到了一起。小孩子眼中阶级之分还不太严重,虽得了父母再三嘱咐,万万不可惹得小小姐、小少爷生气,但是在他们面前却并没有敬畏躲避的感觉,而这恰恰让杨家几位小姐少爷觉得从容自在,因此主仆家的小孩子整曰玩在一起,抓蜻蜓斗蟋蟀,玩的不亦乐乎。 夏浔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对此很是赞同,反正无伤大雅的事情,既然夏浔大表赞同,茗儿和谢谢也就不为己甚了,至于其他几女,大多出身贫寒小户人家,对此更无异议。 夏浔虽优哉游哉地在乡下避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