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70章 锦幄暖,易水寒(三更合一求月票) (第3/17页)
燕京时去见夏浔。 并不叫夏浔艹劳此事,不过整个安排却由他督查谏议,配合赵王和行部。叶博士赶到燕京之后,马上去见赵王,结果赵王不在京里,现如今那运送宝典的一辆辆大车还停在城里未曾安置呢,所以就急急转来拜见夏浔。 夏浔听他说明来由,又问钦天监陈文涛来意。陈文涛所言却是关于天文台的建设事宜。 燕京本有一处天文台,是从金朝时候起开始建立的,金灭北宋后,从汴京将天文仪器运至燕京,建造了一处天文台。元朝建立后,又扩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郭守敬就是在这处天文台上夜观天象,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同现在世界公认的数值仅差了26秒,精确度高的吓人。 明朝定都于金陵,天文台便设在金陵,但是朱棣登基当年时,便重开了燕京天文台,这样大明就有了两处天文台。这些年来,燕京天文台记录了不下于14oo个运行在华夏天空中星星的情况,可以精确地预测曰蚀和月蚀,确定了南半球南十字星和老人星的位置。 星相研究准确,就可以精确定位世界各地的位置,还可以用“过洋牵星”之法,确定海洋航线,其意义十分重大。 钦天监研究天象,觉得只以燕京和南京两地天文数据不足以参照、对比,商议一番后,觉得若是在异域他乡也能建几处天文台,定时向钦天监报送数据,更有利于对天象的研究,可这么大的事,钦天监监正也只是个七品小官,哪有胆量向皇帝进言? 难得夏浔这么大的官儿身负巡察监管燕京营建事宜,若是由他来向皇帝进言,这话语的份量便自不同,所以陈文涛鼓起勇气,来向夏浔谏议。在夏浔面前,陈文涛有些胆怯,吞吞吐吐的,半天才说明来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