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4章 牧天下(本月最后十来小时,求月票!) (第2/5页)
就一定要没落下去么?” 原来,这两个人正是朱棣和他的皇孙朱瞻基。 朱棣北巡时,把朱瞻基也带了出来。皇长孙生长于深宫,不知稼穑之艰难,他把这个最宠爱的这个大孙子也带出来,下乡观风俗民情及田野农桑的时候,就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知道国用所需皆出于此,百姓生活不易,为民之君,对百姓宜加悯恤,这也是他对自己继承人的一片苦心了。 听了朱瞻基的话,朱棣颔道:“孙儿问的好!但有心去做,怎么会没办法呢。孙儿,不管是皇帝治理天下,还是官员治理地方,做事都有个轻重缓急,处理事情,应当先择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去做,然后再去做轻微且延缓的时候,现今天下,所急者是什么呢?衣食!所重者是什么呢?教化! 这就是为君者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了。北方气候恶劣,就得让百姓甘于贫困?衣食短缺?不然!可一味的从南方调运粮食?那也不成,教急不救贫呐!气候恶劣一年,土地就会荒芜,土地荒芜两年,百姓为了生存就得迁徙他处,三年之后,地也没了,百姓也没了。 要改变这状况,咱们改变不了天,却可以大兴水利,补天之不足。支河所经,涧泉所出,乃至就地打井,皆可引之成田。太祖立国后,最重农耕之事,从洪武元年到现在,我大明共开塘堰、河渠、陂渠堤岸各达五千余处,如今农业已远元时。 不过,建国初北方不靖,而且元末大战,整个中原都受到了破坏,那时候粮食所出,已主要集中在南方,要让百姓吃饱肚子,就得先把这些产粮多的地方先建设起来,因此这些水利多集中在南方。如今南方水利建设已成规模,可以集中精力展北方了!” 朱棣把这经国之理深入浅出地说与朱瞻基听,朱瞻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