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_第233章 一万年太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3章 一万年太久 (第6/13页)

摆,难以决定。就这么争了好几天,两位书生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一副秀才造反的模样,大有争论三年也难做定论的德姓,谁也说服不了谁,朱允炆夹在中间,就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儿,终究是拿不出个准主意来。

    这时候,一位颇受朱允炆欣赏倾慕的大儒来了,此人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师从“大明开国文臣之”的翰林学士宋濂,此后一直在陕西汉中府学当教授,一个九品小官儿,但是道德学问却名扬天下,建文称帝后,立即下旨召他进京,此刻他刚刚赶到京城。

    方孝孺四十出头,形容清瞿,一身的书卷气。朱允炆见之大喜,立即将他连升三级,任命为翰林侍讲,有了出入宫闱,朝觐皇帝的资格,进宫有座,礼称希直先生而不名,方孝孺感激不尽,顿生知遇之感。

    朱允炆对方孝孺这位大儒倒是极信任的,一见他来,立即便把自己与齐泰、黄子澄计议之事合盘托出,征询他的意见,方孝孺虽是有名的大儒,却毕竟官职太小,这还是头一次在君前密议,不免有些紧张惶恐,他定了定心神,仔细考虑了齐泰、黄子澄的话,说道:“皇上敦儒修文,大兴文治。气象与先帝时大不相同,天下莫不称颂。若说这文治之道,不外乎一个‘礼’字。燕藩之强,却无把柄,若贸然削除燕王,必定为人诟病,有损陛下美誉。”

    他顿了顿,见建文帝凝神倾听,微微点头,显然很赞同出师有名之言,心中大定,便循着这个思路继续说道:“削藩之事,稳妥至要。先除诸王,便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一旦诸藩俯,燕王再强,不也是孤掌难鸣么!到那时,皇上只稍作示意,燕王怕就要主动要求削藩了,若他真敢造反,也正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