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2章 三大诏 (第5/6页)
于沛县的万船粮草,劝降陈晖,使得北军得有战船无数,从容过江,一战而定天下,这样的功劳,还不够资格封国公吗? 能站在这金銮殿上的人,个个都是人精,一看北平系的高级官员个个一脸的理所当然,其他人虽不明底细,却也不再牢搔,只是耐心听下去,不料听完了北平系官员的封赏,再封到建文旧臣时,头一个居然是曹国公李景隆,群臣不禁哗然。 说实在的,这李景隆的名声确实不太好,建文旧臣固然大多看不起他,北平系的文官武将一样的看不起他,这样的货色,居然得封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増禄一千石,子孙世袭,这还有天理么?就因为他开了次城门? 这一次的搔动比听到杨旭封国公闹出的动静还要大,因为这一次主要是北平系的功臣们表示了不满,朱棣端坐龙椅,微微一笑,并不在意。 接下来倡劝进的茹常,同样得到了极大的封赏,茹常受封为奉天翊运守正文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忠诚伯,食禄一千石。 朱棣对他们大肆封赏,自然有他的道理,除了这些人一直是建文朝的议和派领,后来烧毁沛县粮草也罢,得开金川门,以最小的伤亡进入金陵城也罢,也都有他们的功劳,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人是建文旧臣中勋戚和朝臣的代表。 朱棣并不想大动干戈,他希望人心能尽快地稳定下来,朝廷能尽快地稳定下来。治理这么大的天下,仅靠他从北平带来过的那些武将是不成的,朝阳门外那一幕,深深地触动了他,不管是降臣也好、随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