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21章 这人收不收 (第2/6页)
下来,这才派太子朱标去考察长安,他属意的定都之地,就是那里。 结果朱标从长安回来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朱元璋已经老了,皇太孙又年幼,这迁都之议就再次搁置下来,等到朱棣登基,迁都的风议再度若有若无的传扬于朝堂内外,即便只是风议,也有朝臣郑重其事地向皇帝提出了反对意见。 今天,它终于被明确提了出来,文武百官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了。朱棣下旨的起因是燕京行部的一位员外郎叫李洵的上书建议皇帝迁都,皇帝便将这份奏章转来了南京,诏令群臣商议。 其实只要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投石问题,迁都是多么大的事儿,一个小小的行部员外郎就敢贸然上书,妄议此事?就算他真的敢,皇上就这么重视,把这份奏章批转南京,着文武百官商议? 明摆着,这位叫李洵的员外郎是受人指使,指使他的人是皇帝本人还是就藩燕京的赵王朱高燧,那就不可预料了。如果这是赵王朱高燧的主张,那么很显然,已经长大诚仁坐稳一方藩王之位的朱高燧,已经对皇储之位起了觊觎之心。 但是不管这是赵王的意思还是皇帝本人的意思,皇帝本人也愿意迁都,这是明摆着的。 杨士奇询问道:“太子,这诏命……该怎么办?” 朱高炽道:“还能怎么办?将皇上的旨意明诏群臣,叫大家上书议论吧。” 杨士奇急道:“太子,迁都事大,臣当然也关心,可是皇上不回南京,却传诏令群臣商议迁都,明摆着一时半晌不会回来了,南京这边怎么办?帖木儿帝国正打得不可开交的两位使节怎么办?汉王监国之权在手,安知他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