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6章 一网打尽 (第4/5页)
剩下这些部堂官哪是科道官的对手,那可是连皇燕京有权弹劾的言官御使。外敌既去,科道官内部便产生了分岐,一些北方籍的科道官和一些迁都对他们影响不大的科道官开始提出了异议。 北元当年被大明打得落花流水,一溃千里。此后北元残余一直是见到明军就逃之夭夭,只有被追急了,追到他们的老巢去,才兔子急了咬人一口。如今经过永乐皇帝亲征漠北,鞑靼、瓦剌已俱向大明称臣。 现在的大明战力,远在北元残余势力之上,整个实力强弱已完全不成正比。所谓北平近虏如何凶险,至于么。熟知以后历史的未来人知道北虏威胁之重,当时的官员们不是轻敌,而是在他们心中,北方游牧现在确实不够看的,他们真觉得定都燕京,会受到那么大的威胁? 何况,在本来历史上,最后直正成为大明掘墓人的,并不是现在的北元余孽,而是眼下压根就被文武百官完全忽略,不曾放在眼里的女真部落。北元衍化出的鞑靼和瓦剌,掳掠寇边是有,可是除了土木堡之战,根本谈不上对大明有过什么真正的威胁。 而土木堡之败,与其说是瓦剌人打的胜仗,还不如说是明朝在大宦官王振的瞎指挥下,自己挖坑自己埋。至于明末女真,连续多年的天灾,大明饥民无数,反旗四举,紧接着又生了大鼠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吴三桂开了山海关,他们照样没能力闯进来。 可以说,大明在土木堡生的让大明军力从此由强转弱的一场惨败,其真正原因来于内部。最终亡国,还是内部作用的结果,在当时来讲,过度强调北虏的威胁,不过是反对迁都的一种手段。 百官反对迁都的主要动因是地方保护主义,自身家族利益,为家乡父老谋福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