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0章 本姑娘不敢高攀 (第6/8页)
未干而再做新匾?” “你……你……” 方孝孺气得哆嗦起来,人群中却已有人吃吃偷笑起来。 同后世文人吹捧的所谓“四载宽政解严霜”不同,民间对方黄之流的改革却有着不同的评价。 实际上也是如此,朱元璋是狠、是严,可他的狠与严是对谁呢?所谓四载宽政解严霜,是哪些人的感慨之言呢?会是平民百姓吗?朱允炆上台的这四年,战事不休,不断地征兵征役,会有平民百姓欢欣鼓舞地得出这么一个“四载宽政解严霜”的结论吗? 恰恰相反!民间对方孝孺等人的所谓建文新政、愚蠢改革,是持反对和讥笑态度的。 削藩不用说了,已经逼反了燕王,百姓们便不敢妄议了,因为这时候再提反对,就可以给你扣上同情叛逆的罪名;恢复井田制也不用说了,连他最坚定的盟友都不支持他,这种天真到难以置信的想法,刚在朝堂上提出个设想,就被隶属于不同派系的官员们一齐扑灭了,连个火星都不给他留下,并不曾真个危害人间,无须议论。 对官员和百姓们来说,最烦不胜烦的就是方孝孺的复周官法度,合并几个州县,把官名换个古老的名称,改宫殿名、改城门名,而且还是改了一遍又一遍。 他改一遍,各个衙门口儿就得跟着动弹一遍,牌匾要换、官印要换,在大明严格的户籍制度下,涉及到的州县及其百姓,有无数的证件都要换。他动动嘴皮子,就得有无数的人忙得跟陀螺似的,做的却是些无用功,民间岂能不怨声载道? 方才徐茗儿所说的第三条中那段“今曰省州,明曰省县;今曰并卫,明曰并所;今曰更官制,明曰更官阶;宫门殿门名题曰新,曰不暇给而不曾休。”就来自于民间的一段歌谣,类似于现在的“你拍一,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