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章:整顿科道 (第2/8页)
太祖皇帝立国,不在区分谏官,监官,而是设六科十三道,一察朝廷六部,一掌天下之事,然而无论是给事中还是御史,皆有风闻言事,纠弹百官,谏诤皇帝之权。 所以这件事情,难就难在这里。 原本,宋代之时,御史监察百官,但因其本身归宰相管辖,所以监察范围兵部包括宰相。 为了应对这种状况,谏官才独立出来,虽仍归于宰相,但是因其有谏诤之权,能够以下驭上。 这种权力,在皇帝的刻意引导之下,逐渐用于百官之长的宰相身上,成为皇权和相权斗争的利器。 当初大明立国,设御史以小驭大,也有此意。 但是,谁能料到,太祖陛下因为胡惟庸一案,撤中书,废宰相,使得自秦以来的宰相制度彻底消失。 如此一来,谏官失去了目标,谏诤之权,自然重新用到了皇帝的身上。 平心而论,谏官自先秦时代始设,绵延至今,虽然名称官职多有变化,但是,谏诤之权始终存在,自然有其道理。 皇帝并非圣人,肯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皇帝也需要在他面前,能够不阿谀奉承,敢于说真话的人存在。 御史存在的意义旨意,便是能够直言谏上。 这一点,就连当初太祖皇帝也是认可的,不然的话,他老人家不会如此优容科道,时常强调要通畅言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谏诤皇帝并不是错,只管谏诤皇帝,才是错。 想来,这也是天子刚刚那番话的意思。 沉思了片刻,陈镒开口道。 「陛下,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