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_第九百八十二章:伴君如伴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八十二章:伴君如伴虎 (第8/8页)

 这其实很好理解。….以鹞儿岭一战为例,若是在出战之时,朱勇能够有绝对的领导权和指挥权,那么以他的战略素养,必会稳扎稳打,不会轻敌冒进,以至于有此大败。

    退一步说,即便朝廷体制管着,不可能让主将独掌一军,那么,若是监军大臣和宦官,能够有基本的军事素养,且对领兵大将的命令不横加干涉,也不会有此祸端。

    这一切的原因,往根子上说,其实本质在于,朝廷武将的地位日趋降低,而武将之所以日渐被文臣打压,究其根本,实际上在于,自三杨主政一来,朝堂上长久弥漫的轻视武将的风气。

    永乐,宣德两朝,武力煊赫,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以至于,在三杨看来,大明国威之盛,在军不在将。

    说白了,有大明数百万官军在,领兵大将无论是谁,是否有韬略智谋,皆可战而胜之。

    这种古怪的自信,导致整个正统时代,既对边事充满着自信,又对边事充满着忽略。

    所以三杨在教导朱祁镇时,从不重武略,而更偏文治,所以文臣敢肆无忌惮的打压勋贵武将,所以在土木之役时,满朝上下,都认为朱祁镇虽然胡闹,但是最多就是损失惨重,不至于败。

    然而,事实给了他们每一个人,一个狠狠的教训!

    所以实际上,杨洪的这份奏疏,鹞儿岭之战,只是个引子,他想要的做的,是给土木之役中的众多将领平反。

    甚至于,再往深了一层说,他这是要,给长久以来,被打压的勋贵武将们,处一口气,争一次胜!.

    月麒麟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月麒麟的皇兄何故造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