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_第八百九十三章:脏水是一盆又一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三章:脏水是一盆又一盆 (第3/7页)

会受影响,所以,他并不需要在天子和太上皇之间站队。

    最初的时候,襄王之所以上这道奏本,大概率也是出于好心,就像朱徽煣说的那样,想要弥合天子和太上皇之间的关系。

    尽管这个想法有些天真,但是,和襄王接触了这么久,朱徽煣很清楚,这的确是襄王能干得出来的事儿。

    事实上,在朝廷如今的宗藩政策下,大多数的藩王对于政治斗争的险恶,并没有深刻的感受和认知。

    就连朱徽煣自己,如果不是经过了当初诽谤仁庙的风波之后,他也不会意识到,原来身为宗室,亦是步步凶险。

    襄王就更不必说了,他虽是仁宗嫡脉,但却是诚孝张皇后最小的儿子,上头有两个嫡亲哥哥,尤其是大哥朱瞻基,早在太宗时代,就被册封为皇太孙,地位几乎无可撼动。

    整个成长的环境,对于襄王来说,都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到了地方上,也没受过什么挫折。

    朝廷这么多的宗亲藩王,就只有襄王素有贤王之名,朱徽煣猜测,最大的原因,还是他尚是皇子的时候,一直耳濡目染的就是兄友弟恭,天家和乐,所以,哪怕在地方上,他也是以身作则,不愿给皇家丢脸。

    对于这样一个人来说,他给天子上疏,完全有可能是出于好心。

    何况,因为这件事,襄王已经受到了教训,被拉到宗人府杖责,既挨打又丢面子,这对于一向养尊处优的襄王来说,已经是很严重的惩罚了。

    所以,朱徽煣并不认为,天子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斤斤计较。

    但是,事实就摆在眼前,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天子重设宗人府,需要一个年纪辈分压得住的宗室坐镇,所以留下了老岷王坐镇,还能够被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