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三十八章:陈年旧事 (第3/7页)
况下,还能秉公无私,弹劾勋贵不法,反而会受到赞誉。 其次才是文臣之间相互结亲,但是,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跟同辈结亲,刚刚中了进士,在京中无根无基的青年才俊,是最好的选择。 一则是可以翼护对方,二则身份差别太大,也不会被人非议。 当然,因为大多数人中进士的时候,年纪都不小了,所以这种情况也不多。 真的要说文臣结亲的话,那么最多的情况,是跟已经致仕或者即将致仕的大臣结亲,既门当户对,又不会遭人非议。 不管是娶妻还是嫁女,这种家里曾经有人做官的书香门第,是最好的选择。 像是同辈结亲,要么是自幼两家便有约定,要么是结亲时,两家官位都还不高。 如于谦和俞士悦这种,都已经是一方重臣,再去给自己孩子议亲,基本不会去考虑同辈的人,如果说真的出现了,那只能说明,其中有一方马上就要致仕了。 这一点,俞士悦当然是清楚的,他当时之所以会抛出这个消息,原因还是当时的一桩旧事。 那时于谦入朝不久,性情刚直,很快就得罪了王振,在王振的指使下,通政使王锡蓄意构陷,称他心怀怨望,任人唯亲,于是,于谦很快就被下狱候审。 当时王振势大,阿附之人甚广,于谦入狱,多得是落井下石的人,于府一时之间门庭冷落,连度日都不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俞士悦才屡屡过府,表露出想要结亲的意思,其用意无非是震慑那些宵小之辈,不要觉得于家没了靠山,是可以任人欺凌之辈。 至于后来,于谦入狱的消息传开,他曾经任职的山西,河南等地百姓纷纷伏阙上书,万民书递到御前,王振迫于压力,只得释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