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六章:这还不乱套了 (第4/7页)
子令旨。 说白了,这一步还是在宣示皇太子储君的地位。 御文华殿,受文武百官朝贺,再下赏赐,群臣受之,这个过程,其实代表着皇太子有了储君的权力,也代表着群臣认可储君的地位。 毕竟,只有君上,才有资格受诸臣朝拜。 事实上,礼制仪典之所以如此复杂,就是因为,它的每一步都暗含着浓厚的政治意味,也正是如此,在更易仪注的时候,才十分艰难。 如何在适应现实状况,又能保证各个环节的政治效果足够的情况下,对礼制做出适当的调整,是一门大学问。 当然,这次太子出阁,和往常的仪程并不相同,因此,在这个环节也做了调整。 因着朝谢之礼,被放在了奉天殿内殿,不需要来回奔忙,所以,后续的流程也就没有弄得那么繁琐。 皇太子受诏之后,被引礼官引着到耳房更衣,准备后续的仪程,与此同时,丹墀之上,天子也并没有起驾离开,而是摆了摆手,示意继续颁诏。 天家如今的关系敏感,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做足了,原本,太子出阁虽是喜事,但是可大可小,但是既然是如今的天家情状,为了表明自己对太子的信重,天子自然是要往大了办的。 这也是,即便在太子殿下年纪尚幼的前提下,礼部还是默认答应了天子,要将每一项仪程都走完,而没有下诏免去的原因所在。 既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太子的地位,也是为了堵住天下人非议天子有易储之心的嘴。 因此,出阁诏书之后,便是大赦天下。 不过,最重要的仪程已经走完,接下来的流程,就相对比较轻松,得了天子的示意,一旁的成敬恭敬的从诏案上捧起诏书,再次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