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一十一章:请陈师救我 (第3/7页)
上,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实际上,王翺看似保住了自己首辅的位置,但是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巨大的。 他这么一表态,再加上放弃了兼管翰林院的差事,几乎便等同于退回到了刚刚进入内阁时所面临的局面。 外无臂助,内无实权,除了空有首辅之名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所以徐有贞才说,陈循这是在耍赖皮。 内阁近来势大,逐渐有侵夺六部权柄的势头,虽然说现在还不明显,但是,那是因为天子勤政。 早朝,常朝,大朝,经筵,虽然说天子调整了上朝的间隔,但是,除了龙体不豫和极少数特殊情况之外,天子几乎每一次都没有废弛过。 正因如此,内阁的票拟权,才并没有对六部的事权形成太大的威胁,但是,六部的大臣们,哪个不是人精。 现在没有发生,不代表以后不会发生。 内阁的票拟权,某种程度上是在代行君权,对于朝廷来说,内阁的存在可以在动荡时期暂时的填补真空,但是,对于六部这样的实权部门来说,内阁权重,却绝非是什么好事。 所以事实上,朝中的诸多大臣,其实都在有意无意的打压着内阁。 似是王文,于谦这样的天子亲信,很多时候的重要奏本,压根就不会送到内阁,而是会直接进宫面见天子。 其他不便随时进宫的,若遇紧要之事,也会先在早朝上探一探天子的口风,然后再拟定奏本,尽量减少内阁在其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更不要提,有些时候,一些大臣会递给天子不经过任何衙门的密奏。 最典型的,就如前段时间,钦天监关于大灾的奏疏,以及近段时间,朝中风闻的,礼部上呈给天子关于整顿宗务的奏疏,都是以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