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六章:抽丝剥茧 (第3/7页)
也有些迟疑。 片刻之后,江渊拱手道。 “老师,翰林学士不同其他的官职,向来需以清流华选充任,只是经过了前番京察,再加上近些日子兵部整饬军屯要走了不少人,资历足够,且仍在京城之人,已然寥寥无几。” “除了杜兄和学生之外,剩下的便是刘定之,陈文,李绍等几人,但是,这几人一是资历不足,二是久在翰林院中编书,未曾真正入朝,应对起诸般朝务,恐有些艰难。” “所以,学生想请老师出面,举荐杜兄兼掌翰林院事,也算不耽搁朝廷接下来的馆选事宜!” 翰林学士这个职位,看似紧要,但是实际上,它本身的品阶并不高,正五品而已。 只不过,因为其全进士来源的珍稀,以及负责经筵,能够时常见到皇帝的便利性,让人往往会忽略这种品阶上的不足。 像是江渊刚刚所说的刘定之,陈文,李绍这几个,也都是翰林院当中的老人,但是,他们基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埋头书卷。 从资历上而言,他们基本上都是正统初年的进士出身,通过馆选成为庶吉士,然后在散馆之后留在了翰林院当中任职,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很踏实。 其中,刘定之,陈文,本就已经是侍读学士,李绍则是侍讲学士,三人在翰林院中,负责各种讲学,编书之事,在人才济济的翰林院中,才学也是首屈一指。 但是,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专注于学术了,毫无要参与朝政的意愿。 江渊说的还算委婉的,可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这几个人都不堪大任,所以,到了最后,这翰林院的担子,还是要落在杜宁的身上。 从出身上讲,杜宁是宣德朝的榜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