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三十九章:私情与大义 (第2/8页)
迫使勋贵低头配合,为此不惜恢复了成国公的爵位,允准了太子出阁备府。 这次藩王反弹,天子亦是动用了岷王和襄王打擂,又召了伊王进京,以震慑诸王…… 这一桩桩一件件,固然是天子为了更顺利的整饬军屯,但是也更是对于谦的爱重。 可是,毕竟人力有时穷,身为九重天子,万乘之尊,也有无奈之处。 便如勋贵世家,毕竟是国之功臣,又是武臣的代表,打压过甚,便会文武失衡,无人可用,若临战事,则国家危矣。 所以,既要维持朝堂平稳,又要让勋贵吐出吞下去的利益,其中分寸实难拿捏。 若非因势利导,以宁远侯为威,以成国公府爵位及东宫幼军为诱,引得两大公府及太上皇一党四处奔走,想要让那群勋贵让步,难比登天。 而到了藩王这里,难度只会有增无减。 勋戚的根基,好歹还都在京城,但是藩王,却四散各地,强龙不压地头蛇,在自己的封地里,哪怕藩王有再多的限制,也是妥妥的地头蛇。 何况,宗亲大义,这一条就能让天子束手束脚。 身为天子,不能过分偏袒宗亲,这是自然,但是,如果连自家亲戚都不回护,过分苛责,岂能让天下百姓相信,天子有情有义? 更不要提,如今的诸王大多都是天子长辈,即便是有尊卑之别,可长幼之分也不能完全忽略。 所以,伊王闹了那么大的动静,天子也只能召入京中申斥,襄王被宗室子弟联合弹劾,又有代王,岷王举告,兵部举证,他也只是被夺去大宗正的职位,禁足十王府。 各個藩地有那么多的藩王,天子不可能每一个,都像对伊王一样召入京中,更不可能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