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86节 (第3/8页)
京城里流言四起,有说主考贪污受贿的,有说主考官地域歧视的,动静闹得太大,以至于先后有十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皇帝彻查此事。 老朱下令组成了十二人的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组的结果是以考生水平判断,所录取五十一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结论出来,再次引起各界哗然,落榜的北方学子们无法接受调查结果,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们更纷纷抨击,要求再次选派得力官员,对考卷进行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 因为事情闹得太大,老朱也知道不仅仅是科举本身的问题了,所以最后又一次举起了屠刀,把主考官和调查组都给解决了,用以平息民愤,然后老朱在六月重新进行殿试,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而这次录取的六十一人,全都是北方人。 这就是著名的南北榜事件。 南北榜事件,也是明代中叶开始的全国分卷考试的主要诱因,其实单就人才选拔的角度来看,本来不应该有地域之分,但若从朝野稳定的角度,又必须做到相对均衡。 因此,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仁宣两朝,就采取了南北卷和南北中卷两种方法进行科举取士,仁宗朝是“南士六分、北士四分”,宣宗朝则是“南北中三榜”。 但在永乐时期,还是维持着全国统一会试的现状。 而南北榜事件虽然理论上隔了三朝,但实际上距今不过六七年,在场的六部尚书,基本都是亲身经历过的,科举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于敏感,而朱棣在北平生活了十多年,是正经的北方人,在这件事情上的立场不问可知他当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