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国师 第633节 (第8/8页)

走关系的,以及权衡利弊上来的,肯定是有,但即便这些人,考成成绩也是中上等,否则那就是真说不过去了。

    但饶是如此,考成法却依旧是朝廷晋升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巨大进步。

    考成法有不公平的地方,可跟以前相比,那可公平太多了。

    要说以前九品官人法的时候,哪还看门第呢,到了成熟的科举制体系下的宋明,已经不看门第了,可晋升同样需要拜码头找座师、同年、同乡,互相声援。

    毫无疑问,考成法对于那些闷头干实事不会搞关系的官员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

    但后续的京察,就不是这样了。

    京察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人刷下去。

    鲜为人知的是,在京察制度出现以前,用来考核官员的,叫做“考满制”,所谓考满制,指的是三年一考,对官员三考,即总计九年,然后进行升迁或贬谪乃至罢黜,最早建立于洪武六年九月,当时老朱下令对京官三年进行一次考核,每考可升一等,就形成了“考满制”的雏形;洪武九年十二月,考虑到之前的制度会导致晋升过快,所以改为每岁一考,九年为满,这样就减缓了官员的晋升速度;到了洪武十四年十月的时候,整个“考满制”就都稳定了下来,对京官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周期都进行了明文规定,五品以下的京官都由其所在衙门的直属长官对其填写考评表,实际上还是上司决定的制度,一般有称职、一般、不称职三种,而五品以上就直接皇帝决定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