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8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84节 (第6/8页)

现出逐步恢复增长的态势。

    赵羾负责的市舶司,基于现有的宁波、泉州、广州三个市舶司,开始逐步整顿和培训官吏,建立完整的缉私舰队,而这,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现有的人手,肯定是不够的。

    而姜星火手里最主要的人才来源,就是从国子监的高级学堂“率性堂”中毕业的监生,这些人都是从小到大读书,又有一部分临毕业时观政(类似于实习)耳濡目染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能力。

    但这些人却并不能完全地补充到空缺的大量岗位中,因为这些监生,都是奔着当官,尤其是当京官去的,这样的人才不算太少但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想要放到外地使用并不容易。

    为此,姜星火大刀阔斧地提出了改革建议。

    嗯,还是用的老朱的名义。

    提到这里,要简单说一下老朱对科举的态度,突出一个反复无常。

    在吴王时期,老朱就下诏筹备开科举,并且放了狠话,“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瞧瞧,不考科举不让人当官。

    但打脸很快就来了,洪武六年的时候,老朱就发现了,科举招来的这帮人,笔杆子可以,真办事还真就不行,所以说了“既而谓所取多后生少年,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寡,乃但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又把科举给暂时罢黜了。

    但是不用科举用什么呢?光靠国子监,肯定是不行的,大明的国土太大了,总得给其他远离首都地区的读书人一条出路吧。

    而且,胡惟庸案和空印案相继发生,官员空缺的实在是厉害。

    于是,老朱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