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71节 (第2/8页)

位,就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文化领域,掌握了话语权。

    而一旦年轻的读书人联合起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甚至可以cao控舆论,形成一边倒的架势。

    这就是所谓的“民意”。

    哪怕是在古代,只要是秩序稳定的和平时期,“民意”都是很重要的东西,这种东西是无法用暴力或者武力来扭转的,因为在这个时代,一旦有了民意支持,很多事情都会顺理成章,而一旦没有了民意支持,哪怕是强势的皇权有时候也不免吃瘪譬如明末,江南收不上来钱,明宅宗万历皇帝为了搞钱,去派宦官收矿税,宦官被打死好几个,一文铜板没收上来,还背了骂名,想抓几个搞事的,结果全都千古留名了,这就是民意。

    而现在,对于思想界的主流儒者来说,主要是学校中士子的学风,出现了他们认为并不好的变化,学生们开始变得愈发激进和渴望革新,开始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开始喜欢用新奇的词汇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开始追求什么都“较真”的科学探索精神这样的思想风气导致的结果就是,许多老派思维的儒家学者们,对于这类新兴学派的抵触,越来越强烈。

    而此时,作为儒家的代表,孔希路其实就是被汹涌的舆论推到了台前,他手持着被自己攥起来的纸团,深呼吸了两口气,然后再将这张纸团打开,正式公布道。

    “第一个辩题——破窗。”

    压力不会消失,但现在压力毫无疑问地从孔希路身上转移了,懵逼的成了参与辩论的众人。

    破窗,这是很简单的两个字,但是显然,这两个字不是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上出来的。

    所以,这跟今日关于世风和学风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众人陷入了思索,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