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9章 如何发电? (第5/9页)
下来的1g,10g,甚至是1kg,他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划。 因此,对于彭宁离子阱装置来说,体积和重量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当然也就往着越来越庞大,越来越重的方向上发展。 而这一次,刘峰既然定下了基调,暂时要在能够存贮100mg反物质的彭宁离子阱装置上进行小型化研究,最终的目的是要能够安装到航天器上,知道这里面严重性的他自然非常爽快地应了下来。 刘峰也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和田学林院士之间的合作一直都非常愉快,除了因为两人都有丰富的学术知识以外,他自己的魄力以及田院士的执行力也是两人之间保持关系良好的润滑剂。 刘峰也相信,将彭宁离子阱交给田院士来负责,绝对是最明智的选择。 接下来是有关反物质发电项目的问题。 给刘峰做解答的钱正英院士。 “关于如何将反物质湮灭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经过这一年时间的攻关,我们终于设计出了一种方案,这里,我带来了一张设计草图,也请各位院士多多指教。” 老太太非常熟练地打开了电脑上的ppt,一份设计图纸便通过会议室的投影仪投影到了幕布上。 很明显,这份图纸,老太太借鉴了水利发电机和火力发电机的部分优点,最终结合了核电发电机的高温气冷堆设计思路。 之所以最终大部分和核反应堆的高温气冷堆设计思路类似,刘峰也了然。 华国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发展工作始于7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单位是水木大学的核研院,而到了现在为止,研究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