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节 (第5/6页)
面色激动,像狼看见rou似的眼冒绿光。 “官爷,我力气大,会赶牛会犁地,一天能犁三亩地。”一个男人大声自荐,他就想留在这里不走了。 “官爷,我……咳咳咳……” “官爷,我身体好,我们一家这一路没生过病。” “官爷……” “官爷……” “……” “闭嘴。”吹哨人扬起鞭子,威吓道:“再闹发配去修烽燧。” 这下安静了,蓄着胡须的官兵跟来人说:“应募士六百余三十七人,免刑罪人三百余八人,你们看着选。” “人还不少。”戴着木冠的主簿冲身侧的农官打个眼色,说:“只要三十户应募士,优先选会种田的。” 论起种田,舆县地处江南,来自舆县的应募士比来自长安的更有优势,隋玉想到这一点,大声喊:“官爷,舆县地处江南,田多地少,我们这儿的人生来就会种稻。” 农官朝官兵看一眼,对方点头,他走过去挑选,发现这些人的个头都比较矮,他很是嫌弃。走到隋玉面前,他看中了隋文安的大个头,问:“你一家几口人?成年男丁几个?” “官爷,罪民是免刑罪人,还有个不满七岁的小兄弟。” 逃难的路太长,穿了近六个月的囚衣早脏得看不出原色了,隋文安扯了扯破破烂烂的囚衣,垂下头后退一步。 农官一听是犯人,收回视线去挑选下一个人。 挑走的三十户人里有一半是遭了水灾的流民,隋玉看了一圈,对她们有敌意的流民不剩几户,她琢磨着在接下来的路上尽可能将他们分散在各个城池中。她清楚河西走廊东西跨度有多长,分散开后,大多数人余生都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再多的恨意也禁不住岁月的消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