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6/8页)
,督兵万人,新兵募兵二千余人,填补甘宁所部离军的空缺。霍笃、高翔因入江左以来,多立功勋,如霍笃奇袭烽火台,勇夺北固山,官领牙门将;高翔率水师破敌,官至裨将军,各领兵各五千。陈越、徐盛、俞韶、霍渊皆至中郎将,各领兵二千五百人……。 万人的北府军,霍大都督选出骁勇精锐千人,委丁奉为奋勇校尉,常领千人锐士。又选善骑者五百人,由士仁暂时统率。 军队编制问题初步解决后,霍峻将重心放在水师战舰打造上。从平定鄱阳水贼开始,到皖水之战击败孙瑜夺取大船战舰,又到太湖水战,由于紧密的战事,霍峻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水师战船及兵卒人员搭配上。 为了迎接未来可能会南下的曹cao,彻底掌握长江制水权及制海权,霍峻聚集豫章、鄱阳二郡六百多名船匠,又募船工千余人,在鄡阳县(今都昌)建设船厂,并将多年以来思考的战船革新搬运了出来。 巾帛被渐渐摊开,霍峻与五六名船师汇聚于战船图形前。 霍峻指着斗船图纸说道:“诸位且看,我欲在斗船新设拍杆,其形制如大桅,上置巨石,以麻绳贯之,下作绞车,置于斗船船头。何如?” 拍杆,这一水战利器,从南北朝投入水战开始使用,一直沿用到明朝。在明朝的水师建制中,拍杆在江船水师中一度都有保留,直到火炮的进一步发展,才逐渐取代拍杆。 中国为何会出现拍杆这种奇特的水战利器,实质上是为填补江河战船缺少冲撞伤害。毕竟除了极少数的情况下,长江水战几乎都是以接舷战+远距离作战,而无地中海的撞角作战。 为了增加水战的战斗形式,将杠杆与巨石结合而成,从高处往下砸,造成敌船的倾覆或损伤。 拍杆的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