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1节 (第5/8页)
则有府镇兵千余人为主力,道部中羌胡为仆从军。为了确保边郡兵马的精锐,郡都督具有吸纳部道精锐入府镇的权利。 边郡人口稀少,其兵马数目不足,故还有从内地抽调锐士戍边,与府镇兵一同守备边镇。 至于如何恢复西河、上、安定、北地四郡,其可将曹魏内迁的西河、安定、北地三郡外迁,并将关中的新平郡北迁,恢复上郡建制。除了原有居民外迁外,则会各迁五千户军士入四郡。 今霍峻、邓芝、赵昂一行人北上延安,则是重点考察高奴能否作为上郡的郡治。 赵昂速记霍峻所说的话,并问道:“相国,今高奴为入关之要害,今城郭虽废,不知可为郡治否?” 霍峻观察高奴旧城的山水形势,说道:“四周诸山环绕,洧水穿城而过,其势东注大河,与河东相通,军粮可走漕运,且能与横山诸胡联络。” “高奴可为上郡治所,并可将军镇设置于此,并在雕阴设军府。上郡以北之肤施可为道治,将郡中羌胡合三千户置于肤施。” 在两汉时期,第二道的横山防线,其中部地区以肤施、独乐为防线。 今南汉无法顾及太远,唯在肤施设道,作为北疆第一条防线,由上郡治高奴作为第二道防线,守备入关要冲。 不仅是上郡郡治充当第二道防线,西河、安定、北地三郡回迁后的郡治,亦是第二道防线,即汉唐时期的第三道防线。 邓芝沉吟几许,说道:“相国,旧北地郡在高平川(今银川市),而今北地郡在泥水上下,复有泥阳、弋居、方渠诸县,不能覆及高平川。” “高平川者,为关中入凉州之要道。芝恐胡虏讨击,南征安定,北及武威,断绝凉道。如胡虏断道,渐而迁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