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9节 (第3/7页)
“下策,若难胜曹贼,可借舟舸之利,撤离江淮,固守合肥、六安。如此用兵,借用舟舸,粮草转运,辎重不缺,进退有度,当从容不迫。” 自霍峻攻略合肥之后,鲁肃、蒋济经略江淮已有五六年之久,从长江入淮水最重要的邗沟与肥水运河皆被疏通,在江北开垦的荒田早已成为熟地。加之江淮背靠荆楚、江东,舟舸运送粮草,从江淮进军已是可行。 “霍督兵者之言实乃高见,大王当可从之。” 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曹cao暴虐,前讨徐州,屠民于泗水,家乡子弟无不念父兄之恨,亡碑孤坟尤在。而大王不畏兵寡,救民于水火,能得人心。” “今大王趋兵入徐淮,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献粮出力以助王师。望大王深思明理,不可草率出兵。” 庞统叙述太过宏观,而霍峻、诸葛亮却能从战术、民心上论述二者利弊,这让刘备更倾向于从徐淮进军。 其一,如霍峻所说,打襄樊容易陷入攻防战。三、四万的兵力,凭借地势、营垒足够榨干南汉的兵力。南汉能赢下汉中之战,便是利用自己防守方的优势。 其二,他在徐淮奋斗几年,手下文武也多有徐淮人士,对于徐淮有不一样的感情。 其三,诸葛亮从民心角度上的分析多有道理,攻打一个地方,当是打击敌寇的薄弱处。 如今虽然距离曹cao屠杀徐州百姓已过去二十年,但不代表徐州百姓忘记了这件事。如诸葛亮所言‘亡碑孤坟尤在,家乡子弟无不念父兄之恨。’民心不可不用。 “大王!” 庞统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刘备抬手打断。 刘备可不似袁绍,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作为出身北地的他,做了决定便不后悔,大不了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