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5节 (第5/6页)
歇息,民心有怨。仲邈所献麦稻轮种之法,也因战事耽搁,难以往下施行。” “刚刚公渊所送到文书中,便是谈及地方民变之事,所幸仅是乡亭sao扰,严惩相关之人,也已平息。” 刘备为诸葛亮倒了盏茶,说道:“仲邈言江淮雨季时,便能取合肥。江北战事结束,吴越亦可分担取蜀大军粮草。” 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主公,此言差矣!” “以亮之见,或许江北之粮少不得,且还有加倍囤积粮草。” “哦?” 刘备面露惑色,问道:“伐巴蜀久,江北战事短,如何不能如此言语?”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主公,江淮自古是为中国富庶之地,然经袁术败坏,兵寇横行,淮人南逃,民生凋敝。十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 “幸刘馥深治江淮,百姓多附。然曹cao南下,主公北上,战事多生,百姓南逃北迁,已无生机。故江淮为战争之地,其间数百里,无复人居。” “敢问主公攻下合肥,时仲邈兵进淮河,转运粮草数百里,功费巨亿。不以江东供给,江淮驻防兵卒无食矣!” 不考虑军事地理因素,单纯从投入与产出来看,霍峻打江淮属于是亏本的买卖。毕竟打下合肥,又不能不往淮河用兵。 然而江东到江淮之间的几百里无人区,完全是补给噩梦,常年要靠江东补给,军士也要江东兵卒驻守。而且淮河流域临近中原的核心区域,利于曹cao调动兵马,而不利于刘备运兵调粮。 再打下合肥,又逼近淮河沿线,刘备要布置不下五万的兵马在淮河沿线,或许才能守住江淮。 诸葛亮露出苦笑,说道:“相反,若能打下江州,兵入巴蜀。各郡归降,反而能调蜀中诸郡粮草与大军,行就事于敌之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