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大战之前 (第3/5页)
有了东江军送来的粮草物资,坚守挫敌的信心再度增强。而城中的老弱妇孺也尽行迁出,疏散到偏远地方。 藤野正又挑选了百多士兵,多少都有点摆弄火枪的经验,装备上东江军送来的火枪,加紧训练。 攻城建虏身着重甲,弓箭的杀伤力就显得很差,除非射中面门等防护较弱的部位。 火枪的优势在守城中就显现出来,关键是距离近,杀伤力就比弓箭要强得多了。 ………………. 作为龙骨山城的屏障,白马山城依托白马山修筑,为高丽初期所建。虽然已破败,但也有易守难攻的特点。 李维鸾率部急行,很快就赶到了白马山城,与崔孝一所率的三百义兵会合。 崔孝一喜不自胜,带着李维鸾简单参观了一下,指点着他的防御布署。 三百人,不可能挡住建虏,也只是阻挡一下,拖延时间,挫伤建虏的汹汹来势罢了。 “此城虽破败,却也险要。”李维鸾对崔孝一的布署很是赞同,但他的人马加入,这阻击却又不一样,“城虽小,却更利防御。某的意思是分两次用兵,多杀伤攻城建虏。” 简单地说,就是隐藏实力,让建虏出现判断错误,不断地死伤在进攻中。当然,白马山城的攻击面狭窄,敌人兵力无法展开,也有利于己军少量人马阻击。 白马山城周长四公里,城墙高六米,如果只守一面的话,四五百人应该足够。 李维鸾和崔孝一商议一番后,决定以八百人分两批防御作战,其余士兵分别埋伏于东西两侧的支脉山脊,以及主峰的北城。 如果建虏想爬山从侧面攻打东西城墙,就居高临下,给予其沉重打击。 崔孝一和李维鸾布置妥当,坐下来闲聊,崔孝一又说起了郭大靖,“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