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_第185章 道衍:底线这种东西,丢一丢就习惯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5章 道衍:底线这种东西,丢一丢就习惯了 (第2/4页)

知该拉拢或打压孔家,如今,太子殿下授意,少詹事定计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请君入瓮,抢占先机……

    常升的定计核心其实很简单。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孔家的优势,无疑就是在天下儒生间无形的声望,以孔子后人的身份,天然掌握了对儒学的解释权。

    只要孔家当代衍圣公在“官学”出来后,挑上几个似是而非,本就存在天然争议的点对官学提出疑惑,儒生自然而然会对官学的“正统”提出质疑。

    改,官学之正统荡然无存。

    不改,官学的权威性也要下降。

    届时孔家版本的“四书五经精校本”一出,哪怕其九成九的内容都照搬宋濂等人的劳动成果,天下的读书人也会在心中默默将四书五经校订的功劳记在孔家身上。

    这就是孔家最让道衍感到棘手的地方。

    所以,常升给道衍和宋濂的办法,首先就得将衍圣公孔家拉下水来,不给他们站在儒学的制高点“指点江山”的机会。

    孔家不是暗戳戳的想要拉拢那些落寞的儒学旁支,另起炉灶,用盗版逼死正版么。

    那就首先把这些南下的孔家后人都拉进校订组来。

    他们会挑事?

    那必须让他们挑啊。

    他们不挑,就算道衍这边自导自演,也得把挑事的帽子扣到他们头上。

    再借用报纸这个如今已经联通东西南北五省布政司的舆论利器,将孔家人的“嘴脸”公之于众。

    然后,借宋濂等人之口。

    在报纸上不停替孔家洗地。

    没错,就是洗地。

    用领先大明八百年的高端“茶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