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奴_第一百四十节 虫蛊真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节 虫蛊真相 (第7/8页)

寄生虫。还有手术不能当真,虽然据记载古代吐蕃是有开颅术,却找不到手术细节。其实不止吐蕃,中原也有,外国也有,现在的蛮荒部落也有这种钻洞开颅术,而且不用麻醉药。就是没有cao作细节。只有一个古印度的传说“医师之王阿底勒和他的弟子石敷伽打开病人的颅骨,用烧红的火钳夹出钻入病人脑子里的蠕虫。中古时期的中国人传说从大秦(叙利亚)的异乡人熟悉从人脑利取出蠕虫的技艺,不过已经失传。

    注解

    1所谓桑皮线,即取桑树之根皮,去其表层黄皮,留取洁白柔软的长纤维层,经锤制加工而成之纤维细线。桑皮线不仅制作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且不易断折,更有药性和平,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的治疗作用。

    晋代葛洪首创用盐水清理伤口,外敷蛇衔膏后再进行手术;《诸病源候论.金疮肠出候》载:“金疮肠断,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而纳之。但疮痛者,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证明当时已经能做早期的断肠清创缝合包扎术。这应是世界上最早的肠吻合手术记录。

    隋唐时代,除了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清创缝合术外,对缝合伤口的材料亦有了改进和提高。最重要的发明是使用桑皮线缝合肠管和皮肤,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良好疗效。

    《医心方》卷十八《治金疮肠断第七》里,曾引“万氏方”说:“……若肠已断者,以桑皮细线缝合,热鸡血涂之,乃令入”又在谢士泰《删繁方》上有“治金疮肠出方:去桑皮细线缝肠复皮,用蒲黄粉粉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