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庶得正_分卷阅读22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6 (第3/4页)

便都偏帮着李双喜说话,只说陈家欺负老实人,倒让陈掌柜讨了个没趣。陈掌柜回家之后越想越气,没的叫自家宝贝儿子一来就戴个绿帽子。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便一纸状书告上了公堂,诉李家骗婚,又将那李念儿赶出了家门。

    那李念儿孤身一人,既没脸回李子巷,婆家又不见容,她便生了寻死的念头,哭哭啼啼地往澹台湖投了水。

    巧的是,那一日曹同知的老母胡氏正好从湖边路过,便叫人救了李念儿下来,又问她姓甚名谁,为何轻生。

    这李念儿除报了自己的姓名之外,旁的一概未说,只垂泪不已。胡氏见她孤零零的十分可怜,便收留了她在府中。

    其后不久,这案子恰落在曹同知手上,看到了状书上李念儿的名字,曹同知才知道自家老母救的便是此案的事主之一。

    升堂那日,两户人家各执一词。都说自己冤枉。陈掌柜便呈上了元帕为证,李双喜则抹着眼泪说陈家因见自己家穷想要退婚,又怕自家不允,这才想出了这个办法。

    只可怜李念儿一个小姑娘。被拉上公堂抛头露面不算,还被问及许多难以启齿的问题,当堂便昏了过去。

    这件事经此一闹,便在市井里传开了,各种说法都有。有说李家不厚道的。也有说陈家使阴招的。

    因那李念儿是在洞房之后方被陈家人指为不贞的,虽陈家呈上了元帕,但也不能说这元帕便真实无误。如何证明李念儿是婚前失的贞还是婚后失的贞,此却为难事。便找了稳婆来,得出的结论也是各执一辞。

    其实,要解此案并不难,关键之处便在于李念儿的供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