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3章 中美联合研发的鸡肋 (第5/6页)
对此,斯金奈上尉也很无奈和失望,本以为来到中国,会在这位中国“军阀”的大力投资下他的单兵火箭筒项目技术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没想到依旧没有什么太大的突破,和被那帮老顽固将军们放弃的火箭筒威力差不多,就算是火箭弹的弹道比天才的“戈达德”博士的设计更加平直也更准,那也和一杆反坦克枪一样,威力还是不足。 要知道现在各国的主战坦克的装甲厚度已经达到了50毫米甚至更多。 在独立团军官们纷纷摇头表示对这款他从美国带来的“先进”技术失望之后,斯金奈上尉就对刘浪提出了辞行,于三天后通过成都机场的客机飞往南京再转上海,由上海回归美国。 所有人,包括几位研发者,都不知道,一直偷着乐的刘团座可是独自在团部大笑了好几次。 根据他在试验场试射的威力,被钱伟捣鼓出来的单兵火箭筒虽然远远抵不上五年后获得瑞士籍移民莫豪普特的锥形炸药专利而捣鼓出的可破100毫米装甲的美军“巴祖卡”火箭筒,顶多也就能打穿6到8毫米装甲,可是,这已经达到了刘浪的期许值。 熟知“巴祖卡”火箭筒这段研发历史的刘浪早已悄悄命令在美国的范大少去寻找那名移民莫豪普特购买锥形炸药专利,但他并没有把这个告诉钱伟并应用到火箭筒的火箭弹上。 很简单,单兵火箭筒的研发有美国人斯金奈的存在,刘浪不能让他带着可以打穿100毫米装甲的技术回到美国。假如巴祖卡火箭筒在1939年前面世,第三帝国的坦克群还能不能横扫法国全境还亦可为知。 第三帝国如果不能把整个欧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