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_第1486章 这很悲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86章 这很悲剧 (第4/5页)

式山炮也在获得消息后开始试射,7000米已经是他们的极限射程,而沙洲却正好位于这个射程之内。

    75毫米山炮的威力可是比迫击炮要大的多了,一炮下去,就是十几个日军死于非命。为了减少密度,日军不得不被迫向沙洲中心匍匐前进,哪怕他们知道那无疑是饮鸩止渴很有可能还是个死,但大家伙儿都聚在一起被炮轰无疑死得更快,早死和晚死,对于绝望中的人来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而为什么没有人坐上还停靠在岸边的折叠舟逃跑,一来是经过了中国人山炮迫击炮几轮狂轰乱炸,折叠舟当场被炸毁了一半;二来是不光是正面的中国人拿着重机枪在扫射,两翼还不知道有多少重机枪冲着沙洲在射击,上了折叠舟死的或许还跟快些;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接到撤退的军令。

    没有戴钢盔并且勇气逼人亲自坐镇一线的神崎哲次郎亲自用被一枪爆头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的脸向中日双方证明,指挥官凭借一腔武勇冲到第一线指挥作战,是极为愚蠢的一件事。

    固然,最高指挥官选择和官兵冲锋在前,能大幅度提高士气,但这却无法阻止如果意外降临,最高指挥官战死,整个作战部队会陷入失去指挥的慌乱。哪怕是日军极为训练有素,在确定自己的最高指挥官神崎哲次郎大佐阵亡,迅速依照战时条例,由第47步兵联队副联队长兼第1步兵大队大队长长泽右都中佐接任,但那已经是十分钟过后的事情了。

    十分钟,对于战况瞬息万变的战场来说,已经有些太长了,更何况是沙洲上每一秒钟都在倍加煎熬的四个步兵中队的日军和两个中队的工兵们呢!

    没有上官撤退的军令,很恪守军规的底层日军一般很少撤退,哪怕是被压制的很惨,尤其是对于地表最强师团的这帮来自熊本一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