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_第1479章 决战长空(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79章 决战长空(上) (第3/6页)

战机的最后一批飞机编队在最关键的时候杀回来了。

    150公里的距离,以这个时代螺旋桨飞机的正常的260公里时速的巡航速度,差不多得飞40多分钟,但疯狂打开加力的中国战机编队仅用了不足25分钟,平均时速达到了霍克III设计的最高时速360公里。

    不要以为战机设计了最高时速就可以一直以最高时速飞行,那样不仅会大量的损耗燃油,而且会对发动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飞行员是绝不会用持续最高时速飞行的行为损坏自己的座机。这就像未来的家用汽车一样,上面标注的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但很多人将汽车开报废也没开到过标注的最高时速的道理一样。

    但乐以卿就这么做了,道理更简单,如果机场被轰炸,首都被轰炸,那还要战机做什么?还要中国空军做什么?就算是飞机会报废,那也要报废在战场上。

    150公里的路途对步行的人来说很远,对飞机来说很近,但就是这150公里的距离,宜兴空战后仅剩的4架霍克III却只有三架能飞抵首都上空的战场边缘。

    有一架在以全速飞行20分钟后发动机再也无法维持这样的极限速度,发动机爆缸,骤然的失速导致机体直接在空中解体。就在“江南大地之钢盔”数百米外的前方,rou眼可见的,自己的战友犹如一颗流星砸向地面。

    年轻的中国空军中尉瞬间泪流满面。他如何能不伤心?编号187的战机驾驶员,是他在中央航校的同乡兼学长,在他这个青葱新嫩进入航校后给了兄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