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_第1328章 见老长官(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8章 见老长官(下) (第4/5页)

此时距离那时,还有十来天的时间。

    刘浪犹记得在未来齐锡生先生在抗战中的军事一文中曾评述:淞沪战役之最後失败,其责任并非战略之错误,乃是执行上的偏差。设若中国军队能提早两周脱离战场,从容撤退以保存实力,则此战役将是抗战史上最辉煌的胜利。可惜统帅部未能充分掌握战场变化,一心指望敌人防线崩溃,待敌人大量援军登陆,并直接威胁中国军队侧翼防线时才仓惶撤退,已无法挽回全线溃败的结局。

    其实,不如说是统帅部的问题,不如说是那位最高统帅一个人心存的侥幸之心。做为一名政治家,他实在是太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西方诸国的调停上,企图以政治手段来解决双方已经杀红眼的军事问题。

    事实证明,这是极端错误的。

    是的,那位坚决要对日“打“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可以更好地“谈“。而国际社会的调节,就是他紧抓不放的救命稻草。所以,当光头大佬闻听国际联盟要于11月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所谓的“九国公约“会议,讨论中日之战,立刻喜出望外。

    本来,光头大佬已听取了白崇禧、陈诚等人建议,决定放弃上海,采取持久战策略,全军退到上海外围既设之国防工事固守,抗击消耗日军,这么做在当时形势下是明智的可行之举。但“国联“要开会的消息传来,却搅乱了他那颗敏感的政治头脑。

    他在命令下达的第二天,11月1日夜10时偕白崇禧、顾祝同等人乘火车,冒雨来到国党淞沪前线中央军总部驻地南翔,在一所小学里召集由师长以上将领参加的紧急军事会议。在会上光头大佬说什么九国公约会议对国家命运关系甚大,我要求你们做更大的努力,在上海战场再支持一个时期,至少10天到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援上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